刘晓萍,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简称“STL”)2012届毕业生,获得北京大学普通法J.D.和中国法律硕士学位。现就职于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私募并购组,主要业务领域为跨境并购、境外投资、PE/VC及外国直接投资相关法律事务。
毕业典礼
“很多细节不记得了,但是现在再回想起来,都是在STL温暖又开心的时刻。(笑)”这是在采访中,刘晓萍师姐最常说起的话。
开朗、健谈、爱笑、随和——虽然采访的时间并不长,但刘晓萍师姐给人留下的感觉就像一湾汩汩的泉水,温柔地包裹万物,充盈自我。
从北京到深圳,从国际政治到法律,从“创一代”到并购律师,刘晓萍师姐说这一路有很多的不确定和偶然性,但也一路思考、一路成长,对自我的坚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从未改变。
选择
“其实我当时的选择充满了偶然性,在知道STL前也并没有考虑过读法律。”
刘晓萍师姐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并辅修了心理学,选择本科专业的理由很简单:觉得有趣。在大四又一次面临转变之际,师姐更像是一个“体验派”——人生不一定要是选择题,也可以是一道开放的填空题。
那时恰逢海闻教授到北大本部介绍STL的招生项目,刘晓萍师姐和当时的另外两位舍友饶有兴致。“当时就在想,涉外律师是什么,好像还挺有意思的。”这是师姐对STL的初印象。作为“创一代”,刘晓萍师姐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和担忧,既然觉得有兴趣,何不一试呢?
事在人为,不瞻前顾后,刘晓萍师姐就像刚刚开始萌芽的STL一样,外柔内刚,自有一股拼劲。
后来,一起去听讲座的3个女生中,刘晓萍师姐和本科舍友龙彬彬师姐成为了STL第一届的校友。
初见
“从北京到深圳的那天是一个清晨,在罗湖的火车站坐上了大巴,一路上好多隧道,有山、有水、有榕树。哦对!在深圳我第一次见到了荔枝树。”
在STL的故事就这样汩汩展开了。
“那时候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过环境不好或是艰苦,就是没想到深圳的冬天可以这么冷。(笑)”刘晓萍师姐说,那时大家都在C栋上课,在B栋自习,自习室像家一样,成了大家的长期据点,连锅碗瓢盆也带去了。(就是那时北大食堂的饭菜很难吃!)
08年B栋的自习室
刚开始美国法的学习,“迷茫”是师姐最大的感受。“好像学习模式一下子变了,不再是传统的老师念ppt、大家听着的教学模式,上课的互动性非常重要。”尽管10年过去,很多上课的内容师姐都已经记不太清,但STL的教授和课程师姐都如数家珍——合同法课上Whitmore Gray教授总爱用一只袜子讲何为对价;Tom Weidenbach教授组织大家movie night各种故事信手拈来滔滔不绝;Peter Malanczuk教授在国际法领域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导师Mark Rosenbaum教授作为人权律师讲到激昂处手拍讲桌令人神往等等等等。“每一门课都很喜欢,学习机会是真的很多”。
在被问到本科的学习经历是否对在STL的学习经历有所裨益,师姐说:“就像大家都会说的,你的一生都会被你的童年所滋养,本科的学习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后来的人生。”这并不是一件可以从功利的视角去看待的问题,每个人的每一份经历都是财富,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国际仲裁课合影(第一排右二为刘晓萍,中间是Gary Born教授)
融入
学校的老师们对刘晓萍师姐的评价都是“很低调”,刘晓萍师姐说,“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宅吧。(笑)”
在STL的第一年,学习占据了生活的重心,师姐说,当时每个学期分三个Module,大概一个module有2-3门课程,每周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有deadline要交作业,TNLP也需要每周交一些材料。“但我不是一个很卷的人哦!(笑)课上就认真听、记笔记,虽然语言上还是有一些挑战,但是老师们都很好。课余时间我也看科幻小说,运动,和大家一起出去玩。”那时一届只有54个同学,大家会相约去香港、澳门,学校也会组织金沙湾篝火晚会、游览莲花山公园、植物园、大小梅沙;参加圣诞节、St. Patrick's Day。
“很开心!”师姐说,到现在,在上海的同学们依然会一起出来聚会、聊天。
研三的时候,刘晓萍师姐参加了杰赛普模拟法庭(Jessup)的比赛,那也是STL参加的第二届杰赛普。“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那时候大概是2010年年初,还是冬天,有点冷,中国区的比赛在济南山大,我们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后来去了华盛顿参加国际赛。当时除了TNLP老师Sammy M. Mansour帮我们练习oral模拟,没有指导老师,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吃吃喝喝,就是改稿子、改格式、改citation太痛苦了。(笑)”
Jessup备赛
和Jessup Group在美国最高院门前(从左至右依次为Prof. Sammy M. Mansour、汤玮祺、刘晓萍、王霞、朱旭)
师姐的描述总是平铺直叙、和风细雨、荣辱不惊的,在STL的日子不是在做一份考卷,而是在作一幅水彩。
告别
刘晓萍师姐说,到毕业之际,她还没有确定一个方向。“但是很确定自己不想去公务员。(笑)”她最初很想寻找也尝试过申请很多争议解决、国际仲裁方向的实习,后来临近毕业就不拘什么方向海投了很多不同业务领域的律所求职信。最后,师姐去了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并购组。虽然在最终确定工作前师姐并没有一个认定的执业方向,但是在交谈中也并不会感觉到师姐的焦虑或是躁动,反而有一种能在偶然中获得确定性的自若。
新途
毕业后刘晓萍师姐一直在律所工作,执业领域为公司并购、PE/VC方向。对于目前的工作,师姐的评价是——“很好玩”。
“我觉得公司并购的业务和争议解决好像是殊途同归的。争议解决像是从顶层往下看,去识别交易中的争端并一点一点地去做拆解,公司并购业务更像是从底层开始构建,去预判交易中的争端并一点一点去补正。公司并购方向的学习曲线很长,没有很多偏格式化的、重复性的东西。在渐长的工作中,我需要把很多碎片拼起来。这当中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支线任务,收获到莫名其妙的知识点,有些可能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再也不会遇到,有些可能在某一时刻突然帮到你。当这些散落的拼图足够多时,你甚至能触到其中的脉络,从一堆芜杂的经验中拎出一条或者几条属于你自己的、可以应用到大多数项目中的‘公式’。”
谈到公司业务这一领域的门槛,刘晓萍师姐说,“这一业务的门槛可以非常低,任何一个领域的律师或多或少都能做一些公司业务(比如公司治理、简单的投融资、股权收购等);也可以非常难,比如公司业务中溢价最高的部分、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复杂的跨境并购项目。这类交易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知识层面,既需要熟练掌握并购流程及文件,还需要一些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反垄断、税务、外汇、证券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协调层面,大型交易中往往涉及多方中介机构,甚至法律团队中也可能会包括不同法域、不同业务领域团队的配合。”
回想自己从学校到职场的经历,师姐说:“其实学校学的东西非常基础,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脱离。有实习经历固然是一件好事,多尝试,不要给自己预设也很重要。”
和在上海的STL同学的聚会(第一排最右为刘晓萍)
成长
迷茫、顿悟、成长、陷入新的迷茫,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自己的莫比乌斯环。
“这其中会经历多个阶段性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段的积累之后,突然某一个火花闪过,惊醒自己为什么之前会那样?然后可能继续进入新的迷茫到顿悟的过程。”
师姐谈及自己毕业以来的成长时说,“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其实是一个略微漫长的过程,我曾经会想,判断我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不是获得一种控制感,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之中,所有的问题我都有答案。但后来我发现,个人与世界都是在发展中,当你的能力匹配到一个难度的时候,你走到了新的地图,难度也在同步增加,永远无法获得100%的控制。”
“我这些年特别喜欢滑雪这项运动,我在这个运动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感知到的心态变化,就像是浓缩版的工作心路历程。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好的滑雪技术是,我需要有在任何坡度的雪道上随时停下来的能力,我可能把这认为是一种‘绝对的控制’。但这并不足以让我真正掌握这项运动,让我能够滑起来并流畅地滑下去,而且现实世界也并不会真的允许我随时喊停。然后我学会了滑行中的控速,学会怎样安全有控制地流畅滑行,而不是靠随时制动从而把速度或者危险彻底降到零。再然后我学会在不同的坡度上适应不同的速度,当我从陡坡以一个很高的速度滑下来的时候,我需要做的只是确保这个速度稳定在我的失控线以下,而我的失控线也会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
和STL同学去滑雪(左为刘晓萍,右为王笛)
“工作中也是,相比刚开始的蹒跚学步,我会觉得现在很多时候像是在一辆即将失控的疾驰列车上,我没有办法让一切停滞,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去适应并匹配这个速度。”
如师姐所说,所谓的控制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安全感,但过度的安全感会让人停滞,太沉迷于此亦如无形的镣铐缚住手脚。
多些“let it be”的时刻,滑向新世界。
思考
面对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刘晓萍师姐也给出了一些不寻常的答案。
“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师姐说,这其实并不是平衡的问题,是一个分配的问题。“其实再平衡也不可能改变这个职业特性,大家其实也清楚律师行业朝九晚五是不可能实现的。(笑)”
从STL学习到毕业工作的十多年,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失衡与平衡交错互换的过程,师姐说,失衡可能是一个常态,平衡才是短暂的。“工作中长期节奏紧凑压力很大,结束一个大的项目后可能会出去旅游短暂休养生息。重要的是,你需要自己去评估是不是可以接受,律师long-hours的工作模式显然不能说是‘健康’的,既然环境无法改变,接受不了的话或许可以考虑换一个职业,这无关对错只是适合与否。”
师姐说,“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比你聪明的人永远更多,经历、才智、出生配置,这不会是公平的。人生好像是一场游戏,即使是同一个新手村出来的玩家,随机遇到的事件也可能大相径庭。永远记得和自己比。”不管做任何一行,热爱都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你的动力并不一定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热爱,也可以是对生活、对生命本身的热爱。”
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韧性和处事模式才是更为重要的人生课题。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刘晓萍师姐身上沉静的力量令人叹然。
“不管如何,坚持不下这个牌桌就有可能赢,如果你觉得我的牌太烂了不想打了,那就没有办法了。(笑)”
未来十年,继续闯关。
快问快答
Q1、再回STL,师姐最想去哪里看看?
B、C栋的教室;还有图书馆东侧的小湖边,春天会开黄色的花,是巧克力味的!
巧克力味的小黄花
Q2、师姐在工作过程中最看重的作为一个好的法律人的品质是什么?
Reliable in teamwork;you shall be the backup of others.
Q3、工作中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会是什么?
大的项目交割时肯定会很开心;还有就是在写工作文件,突然把逻辑理顺了,就好像听到两块正确的拼图“咔嗒”一声扣在一起。
Q4、STL带给师姐最大的礼物是什么?
STL本身就是最大的礼物。
Q5、毕业十年之际,师姐对STL的寄语?
我想说,STL更像是我们的创业产品。每一批的学生都在塑造STL,我们需要在更长时间的刻度去看,STL对法律教育、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采访/撰稿:刘菁
照片:刘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