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Views: 7
4月12日
百余位怀揣法律梦想的在校学子
和希望重返校园的社会人士
从五湖四海奔赴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共赴2026研招开放日之约
上午九时
学子们陆续抵达国法
招生办老师为每位同学送上
学院定制文创礼袋与专属姓名贴
执行院长Mark Feldman教授
欢迎大家远道而来
他解读了学院“J.D.与J.M.并行”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并和大家分享了学院历史和人才培养成果
随后,Gilad Abiri教授为大家带来
“GDPR:全球数据治理的破局与挑战”的JD体验课程
从欧盟条例延展至跨境企业合规实践
引导同学们在案例推演中抽丝剥茧
同学们带着课前预习的深度思考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与互动
感受了一场苏格拉底式课堂
JD体验课程结束后
国法助理院长钟小金老师和招生办谭佩华老师
带领同学们漫步春日校园
下午,STL副院长、助理教授茅少伟
为大家带来了
“探寻理想的中国法课程体系”讲座
他详细介绍了学院中国法课程的情况
并结合自身经验
分享了对中国法学教育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互动环节中
同学们就课程设置、职业发展踊跃提问
同时学院就业办公室
本周末举办了一年一度的Law Fair
同学们课后有机会与各律所代表直接交流
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职业发展路径
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开放日接近尾声时
学院特别邀请了
各年级在校生参与互动环节
他们以亲身经历为切入点
畅谈STL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并结合自身职业发展
深入探讨法律职业道路的多元路径
最后,STL招生办针对前期征集的咨询
逐一进行解答
从夏令营申请到跨学科培养优势
从专业实践到国际交流和大湾区发展机遇
通过深入细致的互动交流
帮助参与者全面了解STL教育特色
同学们在开放日之后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本次开放日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回答了STL和国内其他法学院的根本差异。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视角,和静心苦读的教育情怀,都令我心向往之。
——北京大学 刘同学
STL会努力回应学生的期待。在开放日前后的意见征集活动中,在亲身体验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引导思考的过程里,以及在国法老师、学长学姐对提问的细致解答中,我都感受到了国法所提供的师生积极互动的平台。STL不仅以出色的中国法和美国法教育闻名,而且为学生提供发展专长的研讨课和衔接应用的实务课。同样,课堂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总能对于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理解,这无疑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总而言之,在STL,任何学科都不会是法律的注脚,而是另一个叙事视角。
——湖南大学 李同学
从上海来到STL开放日,站在国法大楼前,看着苍绿校园在春日薄雾中若隐若现,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法学教育之于社会、时代图景中的位置。那一刻,求学选择被置于“法律人与时代”的叩问中。Mark Feldman院长与Gilad Abiri老师的分享,促我思考法律、价值与信任的关系,茅少伟老师所描绘的教育图景、学长学姐坦率而真诚的学习分享、以及招生老师抽丝剥茧般厘清困惑的瞬间,让我触摸到法律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将自己形塑成“知识的容器”,而是锻造思维、选择价值与建构身份认同。感谢STL这次开放日的机会,它让我在迷惘和选择之间,获得了一次罕见的沉思与自我追问,也让我对“以法律为业”这件事,多了一份敬畏和笃定。
——华东政法大学 张同学
阴雨的天气给我与STL的会面增添了如梦似幻的感觉,当坐在教室听到Mark Feldman院长致辞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那个我所憧憬的学府,此刻就在眼前。Gilad Abiri教授的体验课生动展现了我理想中的大学课堂的氛围,师生观点碰撞、同学踊跃发言、课下围着老师提问的场景仍在我脑海中浮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茅少伟老师在答疑时所说的“学习金融和法律的同学不应囿于狭隘的职业路径,而要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成为怎么样的人。感谢这一机会,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这所法学院独特的魅力,也让我对STL更加向往,期待能与STL再次相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匡同学
经过八小时公交地铁飞机的辗转,我从青岛港来到深圳湾,此行的目的地是China’s Most Innovative Law School in China’s Most Innovative City——STL。 Mark Feldman院长、Gilad Abiri教授与茅少伟老师的三场讲座引人深思,让我对STL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院的真诚亦让我触动。老师们的耐心解答与学长学姐们的认真分享让我领略到STL的另一重魅力:这里既有追求卓越创新的锐气,更有守护理想的温度。返程时仍在不舍。在STL开放日一天里,我学到很多、爱上很多。期待有一天能够再相逢,在这里开启新的旅程。
——山东大学 隋同学
南燕衔春泥,法治薪火传
若问何处觅同道
山海相逢处,国法四月天
希望和各位同学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