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4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
2024-12-25 Views: 72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转眼,我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这一方天地已走过了半载,不觉年末将至。我从综合办公室实习生这样一个微妙且从未接触过的角度,参与到国家法治机器的运转,短暂地成为一巡的一颗“螺丝钉”,备感荣幸,第一次踏入一巡大门的那份热情与忐忑仍旧记忆犹新。
一、初识一巡:从法学院到实战场的跨越
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法学不是一个端坐在象牙塔里就能掌握的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在《普通法》开篇说道:“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简称“STL”)的校外实践(Externship)项目的意义也正是在此。Externship项目旨在为国法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法律实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要求学生通过撰写实习期间所遇的具体法律或伦理问题的文章,以深化其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和研究。国法学生(通常为3L及以上年级和LL.M.学生,1L和2L学生只能在寒暑假期间)通过在一个经过批准(需提交两份文件:谅解备忘录(MOU)和目标声明)的非营利机构进行实习,例如法院、仲裁机构、政府机关、国际组织、公益律师事务所等(今年新增营利性组织试点计划)获得学分,并且由一名或多名律师或法律专业人士监督。实习结束后,学生还需按时提交最终报告、导师评估和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在一巡实习的机会难能可贵,让我得以走出学校,到社会“实战场”接受检验和洗礼,努力实现从书斋学子到社会熔炉的跨越。
国法教授们时常会探讨诸如“堕胎算不算违法”“死刑的合理性”这类复杂的社会议题,其旨在向学生传达一个核心理念:复杂问题背后往往没有统一的答案。首先,事实判断受限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信息的不完整性而可能莫衷一是,因此存在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区分。其次,价值观念、道德立场及利益诉求的差异也会影响对事实和法律问题的理解,使得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更加显著。选择支持正方或反方,需要基于一系列价值判断,需要审慎权衡背后每一个群体的权利。在法院进行校外实践,使我更能感受到法律作为一种平衡艺术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实践的本质在于不断探索与实现各种社会价值的最佳平衡状态。
一巡是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也是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无论是“就地吸附、息诉解纷”的涉诉信访工作,还是申诉案件立案前初筛、收案立案及巡回审判保障工作;无论是履行第一国际商事法庭职能,依法妥善化解商贸和投资争端,还是巡回区脱薄交流工作、中立法律服务社志愿律师接访工作的开展,一巡始终秉持不说官话、套话,只讲问题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深受触动,并对我的工作方式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法律教育不应该只是一条条冰冷的法条法规和一个个枯燥的法律理论,法律教育需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温暖而有趣。法律不只是职业,更是一份崇高的使命,它关乎公平正义,关乎人间温暖。在参与一巡涉诉信访化解工作过程中,我目睹了坚持上访的老人与衣着整齐的专业律师,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对正义的渴望。无论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旧案、涉及巨额财产的纠纷,还是当事人已故的案件,他们都基于信任,屡次踏入法庭,期盼最高人民法院能给出最公正的判决。接访法官及志愿服务专家们承载着这份信任,采取一对一接谈、案件评议、蹲点调研等措施,让确实存在错误的案件能够得到救济,让瑕疵案件能够得到更为具体、实质的化解。夜幕降临,一巡大楼内依然明亮着灯光,司法为民不再只是口号,一巡的每一位法官和干警在用自身的行动努力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二、深学细悟:提升专业水平,夯实政治站位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在参与校外实践项目之前,学院鼓励我们首先在校内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成功进行校外实践的前提,只有当我们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应对法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实习期间,一巡亦举办了多场学习活动及讲座,扎实法院干警理论基础、强化理论学习,如7月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王毓莹教授于一巡开展公司法主题讲座,王教授围绕公司法修订背景、公司案件的特殊性、新《公司法》对公司诉讼的影响、新《公司法》适用热点问题等为一巡干警展开讲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张军院长在全国法院办公室工作会议上亦指出,“司法审判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一巡始终坚持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确保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不中断,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最新政策和院党组的部署要求。在校期间,我作为党支部委员,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组织本党支部开展多次党的知识培训班集体讨论,定期开展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以及其他会议,并撰写会议纪要和宣传稿。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到庭内组织的理论学习会、人民法院大讲堂、庭领导专题党课、青年读书会等学习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理论学习会发言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党建工作有了另一个身份和角度的学习与了解,更为深刻地理解张军院长所强调的“任何工作根本上都离不开政治”,进一步认识到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实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的关键地位。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综合办的实习让我拥有了党与政交织糅合的综合体验,明白了党政一体复合型治理结构的强大优势所在。办公室是法院工作的中枢,其高效运作对法院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最高法院党组工作要求至关重要。一巡综合办承担了审判工作及会议活动保障、文件起草核改等幕后工作,有些工作可能并不显眼,但却需要以“大服务观”进行细致调研与深入考察以探索一巡工作特点和规律,其工作成效不仅体现在自身,更体现在对一巡司法审判事业全局的支持,对法庭至关重要。
三、实践淬炼:精准办文,高效办会,稳妥办事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校外实践经历的积累是将工作中每件小事进行思考总结的厚重。实习期间,我的工作涵盖文稿撰写、巡回审判辅助、对台司法协助案件辅助办理、涉诉信访案件审查,以及党建宣传、外联接待、公文管理、信件签收整理、财务报销和沟通联络等事务。我曾辅助跟进巡回审判10余次,参与各种活动、会议10余次,辅助对台司法协助案件10余次,撰写文稿2次,办公平台填写文件报批单20余项,参访接待工作10余次,参与脱薄工作1次,汇总各类表格及信息10余次,期间亦积累了些许经验。
文稿撰写作为办公室基础性任务,既是机关工作的基本功,又是核心竞争力。在此期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一巡高标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词语都需要经过大家的仔细斟酌和反复推敲并留痕,其中不仅要求词语的严谨还要符合法律上的逻辑。庭领导曾嘱咐我们:“要以求极致的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巡的所有办文办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实现多人核稿、把关。两办领导、庭领导以身作则,对每一个报请的文字材料进行审改和修改,甚至对一个句子、一个词语都要反复研磨。对于重要稿件,更是从提纲开始就进行多次集体讨论,反复打磨。这种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求极致的理念,让我深感敬佩,也反映出最高院干警对工作的负责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职业操守。
在活动组织与外联接待方面,对外,我曾协助支持最高院本部及其他巡回法庭、巡回区内各级法院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赴一巡的交流参访、调研座谈并负责联系、安排及讲解工作;对内,我协助组织了一巡定期举办的政治生日和自然生日“双生会”活动、庭内读书会暨好书推荐会等活动。在与不同单位和人员沟通时,我意识到每个人的背景、专业知识和工作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和需求,建立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问题和期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反馈。
我曾协助组织一巡赴深圳监狱党纪警示教育活动等党日活动并撰写活动新闻稿,这一工作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监舍、劳动改造区域、食堂、运动场馆等场所,近距离了解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况,切身感受高墙危耸、铁门紧闭、管理森严的严肃铁窗生活,同时也了解了深圳监狱的历史由来、司法管辖特点、在押犯人构成和罪犯改造等方面情况。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监狱负责同志播放的一段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自述片,不禁感慨“一墙之隔就是两种人生,一念之差就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巡党日活动
在协助举办庭内读书会暨好书推荐会并撰写活动新闻稿,以及与江门中院、东莞二院联合开展党日活动前往梁启超故居、新会劳动大学周恩来纪念馆等地的过程中,我也更为深刻地领会到读书的重要性。阅读以致远,书香以修身,正如庭领导所说:“读书是陶冶情操、丰富自我、脱离庸俗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所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只有热爱和空想,没有能力和行动,是不可能抵达理想的彼岸。”我们正值青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要“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会运用”,认真思考如何将书中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
11楼粤港澳法治文化交流中心
在辅助巡回审判工作的过程中,我对民事、刑事以及行政审判也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旁听庭审也是难忘的经历,法官们的严谨态度、律师们的激烈辩论、当事人的焦急等待......这一切都在无声中彰显着法治的力量。在一次案件庭审中,我被案件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所震撼。专家对案件中专业知识的深入挖掘,让我意识到案件涉及的知识远超普通人的认知。理论知识在这里找到了实践的土壤,每一次开庭都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检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证据审查的重要性,以及作出每一个决定前所需进行的深思熟虑。每一份判决背后都蕴含着法官高度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可能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一巡法庭
2楼壁画
四、温暖启迪:行而不辍,法律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一巡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专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温暖大家庭,它不仅仅是一个司法机构,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实习期间,我遇到了三位好领导,尤其是综合办主任马主任,他亦师亦友,他亲切谦和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高效专业的工作能力时常感染着我,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也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时刻激励我日拱一卒,不断前进。在工作之余,一巡还组织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团队的凝聚力。羽毛球、乒乓球比赛、读书会等活动,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能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方式。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都被珍视和尊重。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和马主任合照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想,在一巡的这段实习经历中,或许做过的表格、绘制的统计图表、校对整理的文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再清晰,但是一些无形的东西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产生影响。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我能够挑战、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在实践锻炼中完善性格弱点。在与领导同事交往过程中,感受关心与爱护,望远山而前行,向前辈学习,锤炼真诚道德品质。在工作经验与方法方面,我仍旧是“青芽”状态,但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前路漫漫亦灿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求知若渴之心、坚守矢志不渝之志,把人生理想和法治信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撰稿:陈如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