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4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
2025-06-29 Views: 9
勇于“挑战”,锐意创新;千帆竞发,奋楫争先!2025年6月5日,北京大学第三十三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圆满收官!
本届北京大学“挑战杯”竞赛共有1387支团队踊跃报名参赛,参赛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覆盖五千余名师生、五十余个院系学科和所有学部。其中,1111支队伍参与“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正赛),经过院级初赛和校级决赛,共产生特等奖41名、一等奖94名、二等奖71名、三等奖147名。
我院学生罗森瀚、陈灵琳、陈雨萱、袁一鸣、王浩然在吴雨豪助理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数智时代的司法信任:AI辅助司法的信任生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五四青年科学奖”赛道荣获校级特等奖,创造了我院在北京大学“挑战杯”赛事中的最佳成绩!
图1:团队参加校本部决赛现场答辩
自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该研究团队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召开8次研讨组会,稳步扎实推进研究工作。在8场学术讨论和日积月累的线下研究工作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依次完成了理论框架搭建、访谈提纲设计、实地访谈实施、访谈文本分析、情境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开发、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研究论文撰写等关键环节,系统性地构建了研究全流程,并于5月24日在校本部参加决赛现场答辩。
图2:团队组会
图3:团队组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这一重要指示为司法领域的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基于此时代背景,该团队研究聚焦AI与司法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信任挑战现象。一方面,AI工具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和判决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司法信任。另一方面,AI应用产生的诸如算法歧视、亲历性缺失、算法黑箱与问责难题等问题,反而可能削弱个体的司法信任。为弥合数智时代的司法信任鸿沟,该项目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桌面研究、扎根编码的质性方法与情境实验的量化方法,系统性地分析AI辅助司法判决对信任的影响机制与心理反应路径,并为制度设计与技术治理提供实证支持与政策建议,回应了数智司法时代的张力与需求。
除该团队外,在本届北京大学“挑战杯”系列赛事中,我院共有6支队伍获得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级及以上奖项,获奖团队数较往届有大幅提升。这一成果是所有参赛团队勠力同心、辛勤付出的结果,也离不开我院对包括“挑战杯”系列赛事在内的学术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期待未来我院团队赓续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