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十载回眸,共叙华年:2015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5届校友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齐聚国法大楼,参加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


执行院长Mark Feldman、常驻教授Sang Yop Kang、常驻助理教授Kevin Gray、助理院长张趁利、助理院长钟小金、校友办副主任王倩等老师出席,与校友们共叙师生情、同窗谊。本次活动以茶话会形式展开,由彭倩校友主持。


现场既有温馨的往事回忆,也有关于学院发展与职业成长的真挚交流,氛围亲切而热烈。


忆校园旧事,话久别近况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了2015届校友专属回忆视频。视频中再现了校友们在STL度过的四年珍贵时光:从入学前夏令营的初识,到新生秋游的欢声笑语;从模拟法庭上的思辨交锋,到新年酒会中与雇主交流的职业启蒙,还有万圣节化妆舞会上的创意造型……一帧帧画面勾勒出青春的轨迹,也唤醒了深植于每位校友心中的集体记忆。


述学院发展,寄未来期许

Mark Feldman:校友是学院最有力的见证


Mark Feldman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校友们十年来的成长与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他回顾了STL的办学历程:“自2008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面临着‘在中国开展普通法教育是否可行’的质疑。如今我们已培养了1500名校友,大家活跃于律师事务所、跨国企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各个领域。更令人欣慰的是,每年都有不少雇主回到STL开展招聘——这正是你们以十年的职业实践,为学院作出的最有力回应。”


谈及当前在校生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Mark Feldman院长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经济环境变化、AI技术冲击和社交媒体影响。他特别呼吁校友们多与在校生交流:“你们是STL早期的毕业生,曾经历从0到1的探索,没有前辈经验可借鉴,却凭着韧劲走出了自己的路。你们的真实经历比课堂上的理论更具说服力,希望你们多与学弟学妹交流,告诉他们‘眼前的困难都是阶段性的,STL培养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格局,将成为他们应对挑战的重要支撑’。”


Mark Feldman院长还邀请校友们参观国法大楼的图书馆、自习室,感慨道“当年你们毕业时未能用上新楼,如今终于能看看学院的新模样”。


谈十年历程,抒成长感悟

活动中,校友们依次分享十年来的职业与人生经历,内容涵盖职业选择、行业变迁与生活感悟,每段分享都离不开STL的影响与支撑。



于三雅作为首位分享的校友,用“既熟悉又陌生”形容返校感受:“熟悉的是同学间无需铺垫的亲切感,陌生的是十年间每个人的成长——有些校友毕业后十年未见,重逢仍能畅聊心事。”她感谢STL不仅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法律知识,更培养了应对多变社会的思辨能力。


面对AI冲击带来的迷茫,她通过阅读寻找力量,“罗曼·罗兰说‘认识生活真相后仍热爱生活’,这句话让我重新调整方向。”她还呼吁校友们“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把握‘健康活着、开心笑、适度忙’的节奏,不辜负时光”。



张佳佳是法律专业的跨界者,毕业后进入金融投资行业:“金融行业靠风险与收益衡量,但在国内受政策影响显著,近年‘金融羞耻感’成了行业常见话题,因监管调整,我们也面临不少冲击。”


她分享了转型思考:“研究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后的行业变迁后,我决定从内地外资金融公司转向香港的财富规划领域。这一路让我明白,无需在意他人对职业选择的看法,自己内心的向往才是关键。”她还提醒校友“保重身体,金融行业‘收益与时间强相关’,活得越久,积累越从容”。



此外,多位校友也分享了各自经历。


将重心从职场放到家庭的校友认为,即使不在工作岗位,STL培养的能力从未浪费——“‘信息搜集’帮我查育儿知识,‘逻辑辩论’帮我跟孩子沟通,这些技能在生活中同样有用。”


从事固定收益投资的校友坦言:“金融市场波动大,但STL的法律思维帮我拆解风险。”


在游戏知识产权诉讼领域工作的校友提到:“校友的助力让我获得实习转正,如今仍常靠校友资源解决工作难题”。


亦有校友感慨:“从商务部到律所再到银行的转型路上,感谢STL带来的专业支撑与家庭缘分(与STL同班同学结婚生子)” 。



每段分享都展现了STL校友的多元发展。


述发展成果,盼共同成长

张趁利老师在交流中提到,学院始终关注着校友们的发展:“你们刚入校时,学院还没有毕业生,但你们坚定相信学院的使命和愿景,都带着认真的态度钻研课程。现在看到你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成绩——有的在国际组织,有的在律所和企业深耕跨境法律实务,有的循着兴趣展开独特的职业人生画卷——感到非常欣慰。”他强调:“STL永远是你们的后盾,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王倩老师介绍了近年来的校友工作:“学院一直在推进校友与在校生的链接,比如定期推送校友提供的实习信息,组织‘校友报道’栏目分享大家的职业故事,还有筹款、培训等相关工作。当年你们在校时,会主动反馈实习需求和课程建议,这份积极互动的传统我们一直在延续,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校友参与到学院活动中,帮学弟学妹少走弯路。”


钟小金老师笑说,2011级在校期间自己刚好负责宣传工作,在各类活动中为大家拍了很多照片,今天开场视频的照片大多出自她当年的拍摄。她表示,学院也一直珍藏着大家的影像与回忆。作为如今主管招生的老师,她也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近年来招生情况的变化:“2011级入学时约70人,2017年增至125人,2021年扩至150人。2026年,因学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扩招至162人,但核心生源群体仍以法律(非法学)背景为主。”


Mark Feldman、Sang Yop Kang和Kevin Gray教授也分享了各自与STL的缘起和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Feldman教授和Kang教授与2011级同学有着特殊的缘分——他们都是在2011年同时加入STL这个大家庭。他们笑称,和2011级同学们一样,都是经由Jeffrey Lehman和Stephen Yandle院长面试加入学院的。回首这十年,教授们也从当年的助理教授一路成长为学院的骨干力量,与同学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Feldman教授如今已成为学院的执行院长,而Kang教授也在公司法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三位教授向2011级校友表达了诚挚的祝福,为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自豪,并期待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也欢迎校友们常回学院交流。


聚散皆有缘,盼再叙情谊

活动尾声,全体校友与师长在新大楼大台阶处合影留念,齐声喊出“十载回眸,共叙华年”,定格下重逢的温馨瞬间。合影后,志愿者们引导校友们游览深圳研究生院,参观了曾经的B栋办公楼和C栋教学楼,以及此后陆续设立的国法大楼和学生活动中心。沿着大沙河回到学院后,校友们仍意犹未尽,或交换联系方式约定行业交流,或主动与在校生分享实习与职业规划建议,“校友群里多互动”、“下次聚会再相见”成为大家的共同约定。

此次十周年返校活动,既是校友与母校的重逢之约,也是国际法学院“校友—学院—在校生生态“的联结之桥。正如一位校友所说:“STL不是毕业即断联的地方,而是无论走多远,都能回头找到支撑的‘家’。”


愿校友们带着STL的印记继续前行,也盼未来有更多重逢时刻,共话成长、共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