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院公益法律诊所团队2019年赴缅甸之行

2019年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律诊所副教授Nicholas Frayn的组织带领下,公益法律诊所小组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缅甸开展公益法律活动。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小组成员饶逸帆、陈星吾、唐丽香和朱润泽跟随带队老师先后参观了当地公益法律组织、律师事务所以及国际援助缅甸法律事业建设的机构,包括国际法律基金会,仰光大学法治中心,美国国际开发署促进缅甸法治项目,缅甸独立律师协会,仰光司法中心等。同时,他们参与了缅甸东仰光大学的课堂教学,并与该校师生就中缅两国的法律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

小组成员首先参观了国际法律基金会。国际法律基金会主要培训当地刑辩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进行法治宣传。席间讨论的话题包括挑选援助对象的标准,与当地大学培养法学生的合作,缅甸的律师入职门槛、律师在缅甸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援助过程中应对缅甸司法腐败的方法以及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中国的司法流程和审限限制等。 随后参观了缅甸独立律师协会。该协会由当地公益诉讼律师发起,旨在联合全缅甸律师推进律师权益保护,同时组织公益案件的代理。其负责人主要介绍了近期参与的缅甸罗兴亚难民人权案、缅甸法律援助制度,以及该机构未来的发展规划。小组成员则向对方介绍了中、美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现状。双方还就中缅两国律师群体数量、律所组织形式等进行探讨。

除了参访交流,在东仰光大学,小组师生还分别做了课堂展示。Frayn教授对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进行了介绍,随后两位小组成员以底特律公立学校一案为例,呈现了在美国司法体制下,当学校无法提供有效教育时,代表受害学生的公益律师将可能从基本人权和平等保护角度提出两大诉由。讨论过后,小组又为现场学生做了一场中国公益诉讼的展示,以职业病受害人求偿为例,全方位展示中国公益诉讼律师如何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 朱润泽同学表示此次缅甸法治之旅是一次在法学院读书期间极为难得的体验,可以较为全面地参访缅甸当地众多法律组织,期间工作人员和律师们展现出的对法治和自由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唐丽香同学也有相似的感悟,此行一方面收获了缅甸法律制度和公益诉讼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被当地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和热血打动,促使自身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国公益法律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此外,小组成员们也在缅甸分享了国法的法学教育,以及中美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这种兼备输出和输入的体验难能可贵。

Frayn教授则对同学们表现出的态度和热情有更直观的感受。“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此次的活动中,与当地法律工作者积极互动,并解答关于中国法律教育和法律制度的相关疑问。同时,他们使用第二语言与非英语母语者讲授中美法制,解释复杂的概念,此番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为之骄傲。” 公益法律诊所是院内设立的教学项目之一,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可与经验丰富的公益诉讼律师沟通,参与案件理论推测和协助事实调查,也会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

上一条:我院代表队在国内模拟法庭比赛中表现优异 下一条:Stephen Minas教授就国际法院咨询意见发表论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