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对话优秀毕业生 | 陈靓:保持对智识的追求

陈靓,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2022届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创办“法律竞赛”微信公众号,受邀在ICCMCC国际赛、FDI圣彼得堡邀请赛等多个国际赛事中担任法官、仲裁员,曾任STL等海内外多个院校赛队教练并获得优异成绩;曾于某中央部委、英国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实习,并曾参与多项学术课题。现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今秋将赴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理论博士学位。

8D9BA

今夏参加STL毕业典礼

Q:STL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学长如何有精力同时进行学术研究并参与模拟法庭?

少睡觉。

说正经的,应该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STL的学业压力(或不仅仅是学业压力)比较大,这时候便需要找到一些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对我而言,学术研究和模拟法庭并不会产生负担,更多的是带来快乐。在不同模拟法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我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成长。当队员时更多会考虑非常具体的问题,例如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6条第3款之“故意”如何证成;当了队长、教练则需要考虑些更宏观的问题,例如在有限的书状字数限制下如何确定不同问题的论证强度分配;在法官/仲裁员的角色上就要从另外的视角看问题,需要结合法律检索深度、口头表达流畅度、问答应变能力等因素综合打分。

担任STL Jessup赛队教练时,我们在提前书状截止时间(中国时间早晨)前熬了一个通宵,集中处理书状格式问题。在校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研究不深刻、逻辑不自洽、论证不充分的地方。若是第一年参赛,我或许会花上交稿前几个小时的时间再做一个检索,最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塞进书状提交给组委会。这样的行为固然可以让作为“队员”的我感到欣慰,但却对整个赛队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毕竟格式错误将导致极高的固定扣分。因此,在与队员们协商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抓大放小策略,即主要核实格式问题、若有时间再小修小补(当然最后也没有留下时间)。虽然当年并没有获得最佳书状,但我们的书状也没有太拖后腿。

这便是在不同角色角度上反思自己的例证,也算是一种个人心智的成长。科研、模拟法庭会消耗精力,但也会带来成长与快乐。不虚此行,便也不觉疲惫。

F2762

STL Jessup合照

Q:回顾过去的课业,学长记忆最深刻的课是哪一门?

STL提供了丰富的中美法律课程,很多课程都有它的亮点,其中的很多课程都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例子是刘忠老师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课程。这门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新奇、渊博又接地气,刘老师会超越法条本身、回到真实世界的(或者刘老师的“行动中的”)刑诉法,直面政法体制、抓捕过程等真实却鲜有人了解的问题;刘老师对真实世界问题的关注启发了我对“中国故事”的学术兴趣,最终也让我走向了法学理论的研究道路。其他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钟瑞庆老师在税法课上对税收原理的讲述,再比如郑戈老师在法理学课上对法学的社会科学属性之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

180D0

郑戈老师赠与陈靓的签名书

Q:学长曾在年利达北京代表处实习,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在年利达北京代表处实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对法律实践有了更多了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年利达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平等,团队成员在沟通过程中没有什么架子,律师们也非常乐于传授专业知识,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也都能有所发挥、发展。实习期间没什么杂活,实习生会参与到一个个具体的交易之中,并负责研究交易过程中具体的法律问题;在提交研究结果之后也会有回信,带教律师会极为细致地给予反馈,这使得在处理同类型问题时的效率提升。

正是由于这段实习中对法律检索能力的看重,我在实习过程中越发感到STL教育对律师技艺的塑造比较成功。STL有很多与法律实践相似度比较高的课程,例如1L期间的跨国法律实践(TNLP)、中国高级法律检索与写作等课程。从中所学和实习、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是真实相匹配的,这些精彩的课程使得我们在面对律师实务的过程中不至于感到太陌生——毕竟我们的作业和真实世界的法律问题相差无几。现在回忆起来,高法检“微信钱包”“外教纳税”等作业仿佛还在眼前,解答这些作业和解答实习中的法律问题采用的思维逻辑并没有本质差别。

9D808

于年利达实习

Q:学长在模拟法庭中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也曾扮演过队员、队长、教练、法官/仲裁员等多个角色,还创办了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号。学长为什么这么热爱模拟法庭?

参与模拟法庭是探索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这样的探索给我带来了快乐。在师大廖诗评教授的指导下,我于大二开始参加Jessup,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成绩。现在想来,这个一等奖的成绩更多归功于廖老师的教导、同队师兄师姐们的优秀,毕竟带着我这个拖油瓶也能拿奖也真是辛苦他们了。随后开始参与ICCMCC、开始自己当队长带队员,最后也获得了中国内地总冠军的成绩;这个过程的收获不仅是奖杯或知识,还包括了内心的成长,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再之后,我开始担任教练、法官/仲裁员,开始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模拟法庭,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对模拟法庭的热爱带给更多的朋友。在STL,我先后担任了学院ICCMCC、Jessup赛队的教练;在其他院校,我也担任过Jessup、ICC、FDI、IHL等赛队的教练。在队员之外的另一视角,我感到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模拟法庭,也在这条道路上逐步探索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这个逻辑下,创办“法律竞赛”便是一个必然——“这条路对我们助益良多,也期待它能给更多人带来可能。”

Q:学长的科研、竞赛背景和国际法非常紧密,为何最终选择赴本部攻读法学理论博士学位?

这个问题需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为什么读博,第二是为什么读法学理论的博士。

为什么读博?用郑戈老师的话来说便是“对智识的追求”。阅读、思考、写作,能够让我感到内心的宁静;直面现实生活、解决具体问题,更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此外,我也很感谢STL的各位老师对我“以学术为业”的鼓励,郑戈老师、刘忠老师、曹斐老师、范思深(Susan Finder)老师、Liav Orgad老师在我迷茫时给予了很多帮助,非常感谢。

为什么读法学理论的博?这主要是受到了苏力教授的感召,想要回到中国的语境、面对中国的现实生活、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这时,选择何种领域攻读博士便不再那么重要。作为苏力老师的粉丝,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与苏力教授有深入、直接的交流,读法学理论的博士给我提供了这样的绝佳机会。

Q:学长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想说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特的,我们会有不同的理想、走不同的道路、看不同的风景。我或许没有能力给学弟学妹们“建议”,只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93C4C

采访/撰文:吴娜

图片:陈靓

上一条:恭喜我院蔡金兰校友跻身2022年度LEGALBAND中国律界俊杰榜三十强 下一条:对话优秀毕业生 | 郭倩汝:STL四年记——我最珍视的慢时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