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优秀毕业生专访 | 徐菁:不悔来路,不惧前程

人物简介

徐菁,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2020届法律硕士(法学)&J.D.毕业生,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方正奖学金、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代表学院参加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并获全国一等奖,曾于君合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美国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招商证券、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实习,即将入职方达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

1. 学姐当初为何选择了STL?

徐菁:人生的很多选择都带有偶然性。本科时我参加了当时我们学院的全英实验班课程,有幸在传统法学院的教育之外接触到一些普通法课程,对于英美的案例教学非常感兴趣。在当时的留学热潮中,我也开始关注英美法教育和LL.M.学校的选择。机缘巧合下看到STL的海报和公众号,发现STL是家庭经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为自己提供最完整和体系化的普通法教育的地方。我相信在未来的法律市场中,涉外法律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而STL可以为我提供成为涉外律师必备的跨国法律知识和全英文学习环境。

在参加STL夏令营的时候,除了最开始吸引我的普通法教育,我发现STL的中国法训练同样是创新式的案例教学法。相较于本科法律学习时专注于法条和理论的训练,STL的中国法教育为我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中国法律实践的方式。

当然,STL优秀的就业数据也是非常吸引我的一点。法本同学在法律院校的选择上比非法本同学更加多元,而且多年的法律教育也使得法本同学普遍在选择研究生院校的时候对于教学质量和就业数据更加看重。我觉得在这一点上,STL在国内院校中的表现是亮眼的。

徐菁与茅少伟老师合影

2. 作为一名法本学生,在STL学习三年后,你对法律这个学科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徐菁:我的本科法律学习更加侧重理论和法条的学习,而STL的法律教育引导我批判地看待理论本身。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TL的案例教学法。或许理论本身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案例面前,原本精巧的理论也可能存在问题。在民法案例研习课中,茅老师通过多个案例带我们贯穿了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多个理论要点。通过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的精确解剖,复杂的案件成为了一个个的案件焦点。在具体的案件中,风险负担、不当得利的统一说和非统一说等理论的讨论也更加清晰。

不同于国内刚刚起步的法律案例数据库,美国的法律案例库非常先进,美国法学习中案例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美国法课程也大多是从案例出发。除了与中国法教学类似,注重事实和法律间眼光的往返流转外,美国法同样注重思维在原被告之间的往返博弈。写作memo时常常是左右互搏,不断预设对方的论点再试图挑战这一论点。回到案例本身,法官的分析常常从法条和法律体系出发,综合考虑政策、经济效益、伦理等多个角度,最终得出判决结果。

通过这一系列基于案例的法律训练,一方面让我更加理解法律大厦中的精巧技术设计,一方面也学会站在法律大厦外审视大厦本身。

3.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时候吗?你是如何克服的呢?

徐菁:研究生学习最开始遇到的困难是英语。本科时一直靠着高中的英语基础在学习,六级考试也只是稍稍过线。至今还记得研一刚开始时老师cold call,我在全班面前连老师问什么都反应不过来的样子。庆幸STL的全英教学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在完成所有阅读任务和写作训练外,我从研一Q2开始边听课边做速记笔记。从最开始笔记只能记下几个关键字,到慢慢可以记下短语,到最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轻松地用完整句子记录课程重点,整个过程大概花了三四个月。英语口语的训练主要是靠ICC模拟法庭迅速提高的,一遍遍地准备口语发言稿,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一次次地接受各种问题的“轰炸”,确实让我对自己的英文表达更加自信。

研究生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还是论文写作。不同于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写作更加需要问题思维,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凭借着STL提供的国内外数据库使用的训练基础,找到相关的支撑性论证相对而言比较顺利。但是,找到值得讨论的问题和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对法律体系和法条有更深入的理解,也需要对各大法域的相关规定有所了解,这点目前我还在努力中。

4. 你是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呢?

徐菁: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首先是不要为自己的选择设限。法学院的就业去向比较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律所、国际组织等都有合适岗位。STL不少同学是复合专业背景的,结合本科专业可以考虑的岗位范围更广。在法律行业之外同样有很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其次是更多地搜集行业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咖或者校友们的分享了解行业情况。最后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

在STL入学前,我曾经在法院、券商、律所和法律诊所实习过,对于法律行业有些基本的了解。结合自己对商业和行业的兴趣,本科辅修金融的知识储备优势,更加倾向于在律所从事非诉业务。我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侧重于公司法、并购、资本市场领域的学习。后来在外所和内所都实习过之后,更加喜欢内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因此最后决定在内所从事非诉工作。

5. 你曾经在数家内外资律所和券商的并购、投融资、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团队实习,还通过了多门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你认为有志从事这些业务的同学可以如何准备呢?

徐菁:以就业为导向的话,首先建议通过多个途径了解岗位的要求。顶尖外所对于成绩和英语的要求通常比较高,内所对于实习经历更加看重,券商更加喜欢复合背景。如果已经大致确定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性的话,可以提前准备就业所需要的硬件条件。

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问题,其实律所对于CPA并不看重,而且考CPA是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在STL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律所实习压力下准备更是困难。比起CPA考试,STL开设的多门律师商业思维的课程,更加适合对非诉业务感兴趣的同学。至于我个人准备CPA考试,除了增加就业优势之外,金融和财会基础可以让我更加轻松和深刻地理解公司运作、财务舞弊等方面的问题。在融资和资本市场领域,客户遇到更多的还是财务问题,而作为非诉律师也难免需要解决涉及金融和财会方面的法律问题,了解行业大背景对于执业本身是有优势的。因此,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备考。

6. STL学制较长,学习压力较大,同学们有时候可能会对未来发展等问题感到迷茫或焦虑。在经历了模拟法庭竞赛、实习、招聘的你看来,我们从这种独特的教育中可以获得些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发挥我们的优势呢?

徐菁:三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常常在赶due中就发现一年过去了。我认为STL在法律英语写作、法律检索的培养是超过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的。我曾经听某位红圈所涉外业务合伙人评价STL的学生在检索和写作方面比很多LL.M.更加优秀,因此也会更倾向于招STL的学生。建议大家可以在高级法律检索、contract drafting(合同写作)课程多下功夫。除此之外,不同的就业方向推荐选修的课程也会有所差别,但掌握一个领域跨法域的知识,对于就业肯定是一种优势。

比起国内院校,普通法的学习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据库检索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判例。法律英语技能也可以让我们更加适应外所和部分涉外团队全英文的工作环境。比起LL.M.,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准备实习,在实习中积累经验和资源,也增加职业选择的试错可能性。

徐菁参加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与队友的合影

7. 可以分享一些在STL难忘的回忆吗?

徐菁: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最难忘的反而是一个一个的片段:与男友的相识相恋;和室友们一起参加黄埔马拉松北大赛;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互相拯救做outline过case;为各种due在国法熬夜;为ICC赶memo赶oral稿到头秃;听Rudolph教授的结课感言泪流满面;各种害怕被茅老师怼但不得不回答问题的时刻;卡在11:58分交due的惊心动魄……

8. 在临别之际,有没有什么想对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呢?

徐菁:三年研究生时光匆匆过去,庆幸一路有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希望用一句歌词作别:“一个不远的从前,已成为不变的永远。你的每一个明天,都有我深情的祝愿。”

上一条:我院党支部举办《民法典》学习主题“云党课”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专访 | 张菲菲:我愿意用大把时间浇灌一个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