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院中国法教师招聘宣讲会暨“德国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分析法本土化”研讨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举行

2019年10月11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金自宁教授、黄卉教授、王巍老师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行中国法教师招聘宣讲暨“德国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分析法本土化”研讨活动。来自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的多位青年学者到场参加。

首先,STL人事助理主任王巍老师就STL的学位授予、办学特色、师资团队、教学方法、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学生培养方面,STL作出了开创性的努力,顺利毕业的学生可同时获得J.D.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双学位。STL面向全球招聘教师,逐渐形成“双线三层”的教学结构。“双线”,即常驻教授和访问教授并行;“三层”,即教师队伍形成“世界知名法学家—中青年学者—学术新星”三层次、不间断的体系。STL全球性的师资队伍,对跨法域融合、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和研究大有裨益。点此查看STL中国法教师招聘公告。随后,在黄卉教授的主持下,在场的学者们进入“德国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分析法本土化”的研讨。

主题报告阶段,在科隆大学进行民商法方向研究的吴奕锋细数了自身与民法案例研习方法的三次“邂逅”——在北大法学院葛云松教授的课堂上、在德国科隆大学的案例课程中、在金可可教授的演讲中。他认为这三种案例研习方法难易程度大相径庭,差异之一便在于大量德国法律解释的工作已被“法律评注”解决。来自海德堡大学的民法学者孙新宽从“酒店谢绝自带酒水”的格式条款效力问题入手,提出了对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思考和疑惑,并由此延伸,反思了当前中国引入鉴定式案例分析法的现状。随后的自由讨论阶段,在座的各位研究者基于各自的研究,分别从刑法、商法、宪法、环境行政法等不同领域,介绍和讨论了法律评注及案例方法应用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最后,金自宁教授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提醒在座留德学者们重视中国思想界“本土化”思潮,思考如何避免仅仅将中国实践作为外国理论注脚的误区。 接下来的互动问答环节由STL中国法教师招聘委员主席金自宁教授主持。在座学者分别就STL学术评价制度、留德学者如何适应STL的跨国法律教学风格、如何进行比较法研究等方面提出疑问。金自宁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鼓励大家在会后继续交流。 最后,黄卉教授表示,本次是STL举办的第一场专门与留学德国的学者交流的学术活动,预期今后还会有系列类似活动,在进一步加强与青年法学学者联系的同时,促进中德法律文化交流。

上一条:Stephen Minas教授受邀参加城市与迁移全球大会 下一条:我院朱大明教授担任深圳市法学会新一届常务理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