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优秀毕业生专访 | 张黄澜:开弓没有回头箭,莫负校园好时光

张黄澜,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2021届毕业生,2021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新生特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北京大学龙元长泽奖学金等。曾参加法兰克福国际投资仲裁赛及第一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并获得第一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最佳辩手、团队一等奖。曾参加第八届史丹森国际环境法模拟法庭竞赛东亚地区选拔赛,并获得最佳辩手第二名。曾于金杜律师事务所、天元律师事务所、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实习,即将入职天元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

和张黄澜学姐的见面约在了毕业典礼前两周的周六下午,时隔很久,她返校收拾行李。在真正走到毕业这个节点时,张黄澜已经处于工作状态一年了,对她而言校园生活似乎早已远去。

张黄澜选择STL并非偶然。因为有认识的人在这里上学,早在本科入学前,她就听说了STL。STL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教学的普通法与中国法硕士学位教育的法学院,这一点吸引了本科是英专的张黄澜,“至少本科学过的专业知识不会被忘掉。”而大三时在新加坡交换的经历,也让她体验到并喜欢上了苏格拉底教学法。

“我会钦佩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的老师,我觉得他确实是要更深入的去备课,才能随时应付课堂上的各种回答和情况,在课上我会更珍惜他的劳动成果。”

关于印象最深的课,张黄澜提到了当时由Duane Rudolph教授讲授的Torts(美国侵权法),这门课采用的便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也引导了她走入美国法的大门。

“Torts是一门让我们了解到美国法思维方式的一门课,当时我觉得那些case可能是离我们心中的一些公平正义最近的一些故事。因为我本科学英语,会对于英美社会的思维观念等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了解到一些当时的风土人情和对于公平正义的思考。从事实部分开始就很有趣,然后再进入说理,感觉慢慢在体会法律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当时的那些人是怎么进行思考的。”

张黄澜于莫斯科

在中国法的课程中,张黄澜认为茅少伟老师的课让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大陆法思维模式的培养,从事实到找法律、怎么检索,这些对于以后的工作都相当有益。”或许同诸多在研究生前没有接触过法律的同学一样,张黄澜通过《民法一》这门课开始中国法的学习时,也充满了困惑,在自己还没有理清这些东西的逻辑前,可能有法律基础的同学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层次的理解了。工作后,张黄澜会去回看当初的课堂笔记进行查缺补漏,她发现现在工作上面对的某些问题往往也正是当时就感到困惑的点。除了《民法一》,茅老师的《高级法律检索》、满老师的Law and Practice of China-Foreign Business Transactions等课程,也给学姐日后的实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被问及学习方法和心得时,张黄澜着重提到了学习小组对自己的帮助。由于英语水平不错,张黄澜在美国法的课上能做出dictation一般的笔记,但她更享受和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学习效率更高,也可以做到互相查缺补漏。

“学习小组像是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上一届会告诉下一届要组建学习小组,大家一开始就很积极地在组。比如复习Torts时,我们会互相举一些hypo,然后进行回答。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难免也会经历一些拆散重组的事情,但总体上我们这一届学习小组的氛围十分浓厚,到后来也有了些革命感情。”

在听说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手上都有不少前人的笔记,有时缺少了自己整理的这一步时,张黄澜笑了笑。她认为整理笔记本身和苏格拉底教学法有些共通之处,苏格拉底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要进行输出,整理笔记同样,如果只是资料的纯输入而缺少了自己输出的环节,学习的效率可能并不高。自己整理outline的过程,会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学到的知识。

“也许不是每个课前都有时间去写case brief,但即使只是偶尔几次写写,练一练写brief的能力,抓住facts,然后找issue,按照框架写下来,你可能对这个案子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学长学姐们的笔记做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一直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不如自己做。”

在校期间,张黄澜参加过两次模拟法庭,第十二届法兰克福国际投资仲裁赛及第一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和第八届史丹森国际环境法模拟法庭竞赛东亚地区选拔赛。在参加国际投资仲裁比赛时,需要先飞莫斯科打一场,再飞香港打一场,然后去西安打一场,最后还要去法兰克福,这些行程都在半个月内完成,连倒时差的时间都没有。虽然辛苦,张黄澜觉得这些都是特别美好的经历。

“国际仲裁投资比赛,包括后来的国际环境法模拟法庭,首先是能跟其他同学有更深的交流,因为有点像group work,因此产生了很多革命感情。我觉得可能因为这种比赛的题目会更偏实务一点,既训练英语能力、表达能力,然后还有issue spotting的能力、抓住事实的能力等。我们当时国际投资仲裁的案子有66页的fact,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因为它都是设定在一个古代的背景下,有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背景。比如说我们当时是发生在美洲大陆的英法两军交战的故事背景下,差不多是欧洲占领美洲大陆,然后开始殖民,它还是一个很真实的背景。首先有一个issue是,关于案子中涉及的这个人是不是外国投资者。她出生并居住在法国占领的一块美洲土地上,后来法国的这块区域被英国给占领了,法国也选择割让给英国了,他们也宣誓效忠英国了,那么他现在算是个法国人还是个英国人,这是之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比赛的回忆实在太多,张黄澜如数家珍。而这样的学习生活,随着实习的开始而告一段落。张黄澜先是在非诉领域进行了短期实习。这段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实务,锻炼了实务能力,也是在这份实习中,她感觉到自己并不习惯非诉的生活作息。而在诉讼的工作中,她则更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安排工作。每一份文件的递交都是有时限的,这样,留给响应的时间相对可以长一些,可以根据各个任务的预期相应地去安排工作。

张黄澜与队友在法兰克福国际投资赛香港pre-moot的合影

张黄澜在史丹森国际环境法模拟法庭东亚赛区比赛时和队友以及其他学校参赛队员的合影

进入诉讼领域、留在诉讼领域工作,对于张黄澜来说,则是个机缘巧合的事情。刚好有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又恰好与合伙人合拍而合伙人也肯定自己的工作,她就这么进入并留在了诉讼领域。张黄澜认为太过焦虑于实习、努力拥有多段实习并不一定是必要的,而在找工作时,也可以保持着对更多元职业的开放心态。“处于一种找实习的焦虑中,然后赶快去找下一份实习,但是找到了你不是特别满意的,反而可能错过了你更喜欢的工作,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我觉得真的要多珍惜校园时光。可能现在站在你们的角度会觉得没有实习很焦虑,但其实你实习完、工作完一年之后再看,就会觉得我真的很想回到学校。这多少是一个没有回头箭的过程,工作之后就很难再回来了。在学校的时候是随时都想着出去,此时学校还都随时包容你,但是等到出去之后就已经失去这港湾了。”

有些人会质疑如果以后的工作没能很好地运用四年中学到的知识,STL较长的学制是否还值当。张黄澜则认为,这四年是一个打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阶段,“其实到了快毕业的这个节点,你可能无法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学过的具体知识,但所有这些,都会变成工作上的本能反应,包括对于细节的关注、敏锐的洞察力等等,这些都是在STL四年时间对一个人的打磨。”

“我在研一研二的时候也会焦虑,不知道要重点关注什么,因为我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尤其是到之后求职,每个团队都有专门的方向,做医疗的、做数据合规的,在学校里面好像说综合上的能力我都能用,但是要问我具体一个领域的东西,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一个早实习的一个好处,可能比较早的进入实习的话,会更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是晚实习的一个好处,是一开始会更精心地去培养一些自己的能力,其实到工作的时候也还是挺得心应手的。”

这一别校园,对于张黄澜来讲可能真的就是一个“没有回头箭”的过程。站在这样的时点上,她说的最多的还是珍惜校园生活。“希望大家充实丰富地度过四年校园生活,并在这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兴趣,追求自己的理想,莫负好时光!”也希望在这里的美好回忆能始终伴她左右。

文:段唐子煜

上一条:优秀毕业生专访 | 熊镭:不断研究自己,最终接纳自己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专访 | 叶羽砚:从哲学系到法学院,向外,不断向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