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优秀毕业生专访 | 倪瑞章:知易行难,锲而不舍

个人简介

倪瑞章,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新生专项特等奖学金等。曾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6级团支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会执委会监督与审查委员会部长、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宣传助理。曾在信托、银行、法院等机构实习过。即将入职外交部。

1. 学长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大四为什么选择法律并选择STL呢?本科的专业对法律学习有哪些助益呢?

首先,为什么选择法律?现在看来,法律代表了一种规范的世界,文学代表了一种象征的世界。栖息于两种不同世界的人的思考方式大相径庭:文学理想中的人是一种意象性的存在,主体的表达与思考往往诉诸情感;法律王国的思维方式,必然是眼光在事实与规范间的来回穿梭,是理性与逻辑的当然演绎。真实世界,从来不曾这般对立、泾渭分明——而是以各样的驳杂纠葛来不断挑战你我理智的有限。如果非要说希冀通过“改行”获取什么,我也许只能大言不惭地说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谋求收获一种认识世界与解决问题不一样的视角与方法。观察世界需要工具,就这个意义上,“改行”这一惊险的一跃,不曾令我失望。

其次,为什么选择STL?国法的新奇,源自它在法律职业教育中的特立独行。很少有人能不为国法呈现的双学位教育、美国JD法律课程、卓越的就业表现等等诸多特质所动。每一个第一次接触国法的人,都希望更加了解这所年轻的法学院,都渴望认识这个法律教育中的“异类”,从中一窥中国法律教育的理想形态。我也不例外。相逢、结识于2015年夏的南国燕园,通过一周的夏令营体验活动,我对国法的印象由感性冲动转化为理性反思:如果法律可以作为你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为什么不是这里?与其浑浑噩噩地度过三年,为什么不在这里耕耘四载,遇见更好的自己?与其说我选择了国法,不如说我选择了我,选择了应该是如此的我。

最后,本科专业对学习法律有何助益?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语言类的同学可以说熟练掌握外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理工科的同学可以说数理思维帮助他们更严谨地分析法律条文、商科的同学可以说商业思维帮助他们更敏锐地分析法律事实。依我愚见,本科教育始终是在“成人”的意义上取得它的最终价值。人是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连续体”,对人进行片段式的切割与比较,以此来研究、分析认知方式缘何如此显得有些偏狭。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在帮助你我建构一种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在经年累月的不断积淀中得到强化,对现实和规范的理解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深入。从这个意义上,无所谓我的本科专业给予了我什么具体的帮助,毋宁说,没有那段经历,我对生活与法律的理解将大打折扣。同时,这也意味着法律专业具有足够的包容性,没有人不可以学习法律,它敞开怀抱欢迎所有学科背景的学子。

2. 学长选择了许多和公司法相关的课程,毕业论文也是公司法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为什么对公司法这么感兴趣呢,有什么感悟可以分享吗?

一年级的时候我修了Professor Nitzan Shilon的Business Association,这是我第一门公司法的课程,让我印象深刻。Shilon老师的课总能给我极大的收获:一方面,法人的发明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其运作机制新奇而有趣;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经济最重要的形态,我们离不开公司,那种现实性催促我更努力地认识和学习公司有关的知识。对经济世界的微观单元的学习,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的逐利与协作。认识人、认识世界,这本就是我学习法律的初衷。

3. 学长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有什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吗?遇到过哪些困哪又是如何解决的?或者对于非法本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吗?

我不是班上最聪明的,也不是英语最好的,更不是成绩最突出的,让我做这样的分享实在于心不安。我只知道学习没有投机取巧,只有扎扎实实地归纳总结。如果非要说技巧的话,就是扬长避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挥比较优势。比如英语好,就可以多选修美国法的课程。

对于学弟学妹,我的建议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即使你第一年的成绩不好,也不要因此丧失学习的斗志。对法律永远保持热情,并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你所热爱的专业。学习是终生的事业,只要不断学习,人就是在不断发展的,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是会被周遭的人所尊敬的,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也是个人内心的安稳与日益强大的重要支持。

4. 学长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作为宣传助理时的多篇文章也被各大新闻媒体转载,这些学生工作经历必然会占用不少时间,学长是如何平衡的呢?从中又有哪些收获呢?

有一句非常老套的名人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国法的课业虽然繁重,但还没有忙到耗尽人的全部精力。读完case,做完outline,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有时间发展个人兴趣、享受生活的。所谓的平衡,或者说失衡,只是因为没有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事先做完罢了。确定好先后与主次,你就是自己时间的主人了。

宣传工作是我的兴趣,特别是当自己的文字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的时候,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是会感到满足的。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的文字被同学、老师认可,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此外,通过宣传工作,能够结识优秀的毕业生,与嘉宾亲切互动,跟老师谈笑风生,这些意外的收获都弥足珍贵。

5. 学长几段实习都是在银行、信托公司等企业单位,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工作中的知识应用和课堂中有什么不同吗?工作中哪些品质比较重要?

我在信托的业务部门以及银行的法律部门做过短期实习。业务部门属于前台工作,很少直接涉及法律知识,需要经常跑项目,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法律部门则中规中矩,做一些合规之类的工作。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专业知识倒是其次。另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快会被淘汰,但因此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从未过时。用人单位期待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知识,并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最后,踏实非常重要。将分派下来的工作细致地做好,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度,让老板放心。

6. 学长可以称得上“运动健将”,连续三年代表深圳研究生院参加北京大学春季运动会,运动给学长带来了什么呢?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更强健的体魄,更豁达的胸襟,更坚韧的精神。

看书、刷电影。豆瓣上我标记了2000+部已看,和1000+本已读。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无论是哪种信息载体,书也好、影音也罢,我都希望能从中获得知识与信息。这些兴趣爱好都是为更好地表达自我而服务的。

7. 毕业之际,对STL有什么样的寄语呢?

就像我在《法学教育的理想国》一文中所写:

十年有多长?是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还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们都在言说时间如白驹过隙,却也不得不感叹十年间中国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雕刻了中国,也创造了一所崭新的法学院。从无到有,从寥寥数十人的在校生到上百人的学生规模,从没有独立的教学大楼到集东西文化精髓的新殿宇,从市场的困惑、怀疑到用人单位的竞相追捧,从籍籍无名、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国法,用了十年。

下一个十年,以及之后的每一个十年,衷心希望国法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扎根深圳,对标世界一流法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而不懈奋斗;在北京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向着碧海蓝天昂首阔步,续写新的辉煌!

采访:李镜汝

上一条:优秀毕业生专访 | 李昱洁:在STL发现立体世界 下一条:我院茅少伟老师“法学教育的理想与行动”公开课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