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成功举办推荐算法法律问题研讨会

2023年3月25-26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英文简称“STL”)举办推荐算法法律问题研讨会(Workshop on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and Law),该研讨会由我院Gilad Abiri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郑戈教授共同发起,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腾讯研究院等多所知名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主要探讨推荐算法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相伴而生的法律监管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hilip J. McConnaughay院长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对各位嘉宾前来参会表示感谢。Gilad Abiri教授致欢迎词,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以及组织者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和贡献。本次研讨会共分为六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两位演讲嘉宾就其研究项目进行介绍。

1B655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致开幕词(左一)

11641

会议发起人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Gilad Abiri教授发言

模块一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沈伟伟和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蔡培如分别发言,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吴雨豪主持。沈伟伟教授从2022年推荐算法管理规范的相关立法变更出发,讨论当前对算法歧视的误解。他将算法歧视分为计算型算法歧视(computational 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和数据驱动的算法歧视(data-driven 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分析中、美等不同国家对算法歧视问题聚焦点的不同,指出未来相关研究和监管应当聚焦于数据驱动的算法歧视,救济方式应当从司法救济主导转向部门行政管理,学界研究应当更多关注反算法歧视。蔡培如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推荐算法如何成为争议焦点,并列举法律法规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分析现行法律对该问题作出何种回应,并讨论对个人权利保护的边界以及推荐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承担的任务。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沈伟伟作报告

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蔡培如作报告

模块二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进行分别发言,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后黄心瑜主持。丁晓东教授从目前对推荐算法的四类争议出发,探讨对算法系统进行解释的权利的归属问题、该权利的范围和界限、行使该权利的时间要求以及行使权利的方式要求,认为该解释权不应当被当作绝对固定的范围,同时应当要求企业进行持续性的自我规制并提供事前的一般性解释,以降低个体和自动决策者之间的不信任为目标。胡凌教授指出,在数字经济中,较为常见的针对算法推荐行为的规制思路是事前备案、信息披露和事后侵权救济,但较少讨论的是推荐行为规范化,即要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他从权力分配、经济动机、评估标准和执法能力四个层面,提出一个从行政分包到平台分包的理论性框架,并对该理论框架的应用进行分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作报告

131B6

会议现场

模块三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戴昕和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分别发言,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助理教授茅少伟主持。戴昕教授围绕推荐算法的病理学分类进行讨论,指出社会对推荐算法的质疑在不同背景下存在差异。曹建峰研究员则从行业实践出发,提出需要建立道德治理、法律治理和技术治理的三维治理结构,以确保算法应用可信、负责任并以人为中心。

FF0B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戴昕作报告

BE15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作报告

模块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晓春和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Danny Friedmann分别发言,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Gilad Abiri主持。刘晓春教授结合近期司法案例,探讨推荐算法应用在版权侵权平台责任方面的逻辑和影响,分析推荐算法如何影响平台在帮助侵权方面的责任认定。Danny Friedmann教授介绍了IP侵权内容在搜索中被降级到算法模糊地带——介于显示搜索结果和取消搜索结果之间,指明这一地带对内容上传者和用户而言的不透明性以及相关补救机制的缺位可能扼杀共享信息的自由。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晓春作报告

AE02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Danny Friedmann作报告

模块五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欣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赵精武分别发言,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主持。张欣教授系统梳理了全球算法的治理趋势,在探索近年来各国算法立法共识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例,分析我国算法治理的结构、制度和未来趋势。赵精武教授指出,算法透明义务的落实作为规范算法的核心方案,通常被视为算法问责机制的前提,但算法透明度与民事责任之间“因果”关系的解读存在空白。实际上,算法透明义务的履行应以“告知形式”和“告知内容”为核心,在判断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是否有过错时摒弃二元思维,转变判断方式对用户实体权益的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赵精武作报告

与会嘉宾讨论

模块六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和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Gilad Abiri分别发言,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Danny Friedmann主持。郑戈教授指出,某些推荐算法应被视为对人类自主权的危害,而其他算法只是温和的推动,具有将不确定的思想推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康德和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自治的理论的根本区别,他为相关监管及其标准提出新的合法性基础。Gilad Abiri教授对劳务派遣和算法管理带来的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其相关性:实现以雇主意志取代员工意志的可能性以及贫困问题。他认为,对劳动派遣算法进行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第一个问题,但无法对后者做出较大改善。

闭幕式上,郑戈教授再次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对各位学者会上报告的相关研究成果表示期待。

10A5A

会议发起人上海交通大学郑戈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立于2008年,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同时提供英文授课的普通法Juris Doctor(“J.D.”)和中文授课的中国法律硕士(“J.M.”)学位教育的法学院,学院配备高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其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前瞻性地关注实践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能应对新世界挑战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本次研讨会直面推荐算法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法律实践、学术发展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47F

嘉宾合影

撰稿:孙凡舒

校对:卢晴

上一条:“十载征途燕归巢”——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顺利举办12、13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聚会活动 下一条: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第五届法律专业校园招聘会圆满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