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生风采 | 21级“STLer”开学初体验

“Welcome to STL: School of True Love”,热情活泼的迎新横幅早已在国法楼等候,来自全国不同省市,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149名STLer抵达了创新之都,相聚在南国燕园,正式加入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大家庭。

挥手告别跌宕起伏的2020年,我们迎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2021年,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1级新生的课程已基本恢复了线下授课,师生们忙碌的身影再次打破了教学楼的沉寂。

新学期,新课程,新起点,新挑战。

激扬青春,燃烧热情,谱写国法新篇章,我们准备好了!

01. 徐臻协

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航空工程(英)专业,曾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社会活动标兵,吴亚军一等奖学金等。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

“和国法结缘源于对法学的兴趣,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数学推演,工程建模,软件编程并不是我心之所向,反而是程序正义,毒树之果,社会契约这些社科理论让我如痴如醉,于是我在大三暑假坚定选择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导航。

选择国法则是因为夏令营五天的沉浸式中美跨国法律教学体验。Norman Ho教授在property课上的生动讲述,茅少伟老师在中国法导课上的慷慨陈词,以及McConnaughay院长在模拟法庭上亲自担任法官并给我提出建议,国法在夏令营中体现的一切正是我所憧憬的跨国法学院教育。由于疫情的原因,也曾参加过许多国内法学院的夏令营,但是除了国法无一例外都是以招生为导向,两三天匆匆忙忙办完。国法举办夏令营的那股认真劲儿让我感动,招生入学是一件双向选择的事,只有了解学院,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入学国法已经将近一个月,伴随着课上苏格拉底教学法的连环追问,课下堆积如山的阅读材料,身心疲惫的同时也欣喜地感受到自己的快速进步,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迫使我更好地管理时间来协调生活学习平衡。在国法,除了学习之外,更有约上三五好友在球场的酣畅淋漓,夜深人静回寝路上的高谈阔论,在鹏城大街小巷探索粤港文化的悠然自得。希望在国法的四年能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更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学习生活平衡的节奏,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方向。”

02. 金辰曦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辅修法学,获2019-2020学年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

“在来到STL之前,网上几乎所有经验帖的字里行间都写着“快逃”:熬夜稀松平常、一夜回到高考前、和所有的娱乐说拜拜,和读不完的case说嗨嗨……但当我怀着异常忐忑和焦虑的心情来到这里、成为这里的一部分时,才发现STL没有传闻中的那样可怕,是我对于未知的恐惧片面地放大了最消极的评价。

为期两天的orientation为我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缓冲。学院提供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都让我意识到,这里真的是一个静下心来学知识的好地方。作为2021级的新生,我们比较幸运的一点是,目前所有的课都是线下上课,能更直接地感受和老师们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是我第一次感受美国法学院的课堂氛围,一开始总是难免紧张,但老师们一直用语言和行动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可以大胆猜想、勇敢犯错的地方,于是我在几次被提问之后也就渐渐找回了正常思考的能力。总的来说,虽然每天都在课程和各种case之间狼狈地挣扎,但能够在读了十几年书之后再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驯化头脑,狼狈之余也让人觉得充实和欣慰。

经过了将近三周的沉浸式体验,我发现“自己”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变量,任何经验帖都没能准确预测我在这里的生活。STL到底是怎样的,还是要亲自试一试才知道。”

03. 王邦宇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专业,曾获四川大学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等奖项,曾前往巴黎政治学院全奖交换一学期。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特等奖。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坦率地讲,相比于国内其他法学院而言,STL是特殊的,其特殊在这里具有几乎是全国最长的硕士学制,全国最贵的法律硕士学费,以及全国最系统的美国法教育。选择到STL来读书的同学,几乎都成为了同龄人中那群选择走人迹更少道路的人。但是在STL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也更加相信在这里的未来四年将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入学之前,常常在知乎、豆瓣、微博上浏览关于STL的消息,难免怀着一种紧张、害怕的情绪进入到国法学习,总是担心学不完的case,听不懂的英文课堂。但是在来STL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里给我的最大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充实和满足。在STL的学习是充实的,诚然STL的课程很紧张,学习压力也很大,每天几乎都在各种case、reading中度过,但是相比于本科时候的散漫学习,快节奏的STL更能给予我一种如同中学时期一样的纯粹和真实。其次,在STL的生活是很满足的,STL汇聚了最优秀的老师,以及提供了最好的硬件设施,也提供了十分人性化的行政管理,在这里的学习真的是一个很享受、很愉悦、很满足的过程。

最后,也很开心可以在STL碰到一群优秀的朋友,一起学习,熬夜看reading,一起讨论case,也希望在所有的STLer都可以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四年。”

04. 杨伊晴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英语(翻译)专业。通过全国法硕联考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2021年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

“仿佛只是转瞬,我们却已在南燕学习生活了近一月……

深圳的炎炎烈日透过南燕茂密的林叶在地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远处,STL的大楼若隐若现,通透的玻璃窗和温润的石板墙是摩登与古朴的完美融合。

“锐利”和“温柔”是这座大楼兼具的独特气质,亦是这所学院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之所以“锐利”,是STL扑面而来令我们迎接不瑕的快节奏、高效率且充满挑战的课程日常。每周近200页的阅读材料;教授们“友善”却暗藏“杀机”的cold call和苏格拉底式追问;课上,同学们精彩的思辨和发言;课后,和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这一切“锐利”而独具魅力的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和学习氛围,推动着尚在磨合期中的我们快速成长!记得在复试时,Dean McConnaughay曾对我说:“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这也正是我在STL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中最高度契合的心得!

关于“温柔”,想必每个国法生都深有同感。虽然课业繁重,但是南燕的生活却格外温馨……这里,班主任办公室的门总是为需要倾听的同学敞开;教授们为给我们答疑解惑,特别为我们设置了office hour;同学之间也非常的团结和友好,为了满足吃货们的需求,“吃吃群”频繁地开车买美食;为了提醒大家增强体质,各种“运动群”应运而生相约锻炼。

STL的生活是充满挑战与困难的,亦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正如Professor Campbell在他精心编著的教材里写到:Every student at STL has all the abilities necessary to be a great lawyer. Always aim high. 希望在未来四年里,我能在这所魅力十足的学院里和各位同学们一起成长和进步。四年之后,当镜湖再次被夏风吹拂时,我们将自豪地走出南燕校门,昂首阔步得走入广袤世界!”

05. 邢嘉宝

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保险学专业,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等。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特等奖。

“在本科阶段多样化的双创竞赛与实践项目中,我总是在思考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比赛中强调的“问题导向”和“现实意义”也成为了本科四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词汇,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总是让我非常迷茫,直到我遇见了STL。

在短短的两周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梦想成真是怎样一种感觉,同时全新的困难与挑战更让我对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动力。在学习方面,我们这级非常幸运没受到疫情影响所有课都是线下上的,听课成为了我的一大快乐源泉,在这里的每一节课都像哈佛公开课justice-the right thing to do一样精彩(甚至更精彩),作为一个咖啡星人,我常感叹以前上课得靠咖啡提神,现在上课竟然比咖啡更提神(尤其是有Cold Call)。此外,感到身边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非常努力,diversity正是STL吸引我报名、也是真正入学后感触很深的一个点,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独特的背景,也都特别活泼开朗热爱分享,在交流和互动中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在生活方面,我的感受是自由、温暖和舒适。入学前就感受到了STL学工老师的热情、耐心和负责,如此扁平化的行政办公体系和自由灵活的管理模式是我意料之外的惊喜,学院也在开学伊始组织了非常有帮助的orientation活动和“朋辈计划”,学姐学长们的热心帮助让我快速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不得不提的是校园环境实在是太好了,第一次来南方生活的我倍感舒适,同时每天都可以沉浸在极具设计感的国法楼里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06. 李庄旭

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奖学金,ICC中文/英文模拟法庭赛事一等奖等。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

“来到国法有三个礼拜的时间,感觉自己像是已经在学院学习生活了很久很久。这并不是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而是每一天都被安排得很充实很明确,生活很习惯很舒适的感觉。本科阶段,我有幸接触到国际刑法,并对判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促使着我最终来到国际法学院。开学的三个礼拜的课程及学院的安排,完全回应了我对学习判例法的要求和期待。学院安排的一系列迎新活动,讲座,和国法舒适的学习环境也帮助我很快就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

1L安排的几门课程都带给我很大的惊喜,每位教授对于上课的内容都经过了充分精心的准备。TNLP第一节课老师就通过细致地分析一个案例帮助我学习到要如何去读案例,要关注案例的哪些部分,在后面的课程中又对文书的写作和逻辑结构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纠正了我在本科阶段主要靠模仿和经验的门外汉式文书写作上的很多理解错误。Property和torts课上老师都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和阅读的细致程度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去理解reading并且进行思考,上课主要跟随着教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整理,这种不同于以往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也让我很是受益。

最近,我还经历了第一次和Rudolph教授的office hour,对于我在知识点上的困惑,教授并不会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先鼓励我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且一直教导我要自己通过对判例的研究和思考找到答案,而不是依靠老师去获取答案。他在短短的十五分钟中帮助我认识了如何正确学习判例法,并且还关心着我的心态和健康。”

07. 李恒博

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全国法硕联考进入国际法学院并获得2021年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

“在我看来,STL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选择。益处自不必说,能在北大的校园中求知是多少学子至高的梦想,而谈及挑战,虽然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只得在几天前才能来到校园,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已然真切感受到了国法大楼中众口相传的压力。一方面,相聚于国法的新同学们每一位都曾是本科期间的佼佼者,说没有感受到peer pressure是骗人的,但同时,另一种更大也更难克服的压力却源自内心深处。

STL独特的教学模式闻名遐迩,我想,各位也或多或少是因此而选择这里。通过网络各式的评价以及与学长学姐们的交流,虽然说我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建设,但想象在现实面前总是会显得力不从心。作为一名比较典型的工科生,来到这里后,我发现之前的学习方式与思维都已不再适用。课堂上很少有同学能在老师们的hypo下幸存,更要命的是,在这里,每一个问题都很可能不会有确切的答案,你不仅需要为自己的答案找到言之有理的论点,更重要的是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以此填补自己论据的漏洞。在这样“预判,反预判,再预判”的游戏背后,体现着如何在不同的利益价值之间权衡取舍这一复杂悠久的难题。与编程不同,法律的世界不再如同0与1那样非黑即白,而法律人要做的,或许就是在一片灰色地带中,秉持着内心中的正义感艰难求索。

在南国燕园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被阳光炙烤过的温热湿润空气,穿过林荫洒在小路上的泊泊光斑,宿舍阳台外蔚蓝天空中厚厚的洁白云朵,夜晚镜湖中荡漾在水波中的教学楼的倒影,以及国法楼前那棵郁郁苍苍的大榕树,这些景象构成了我对这片园子的初次印象。美景满足的是我的双眼,cases锤炼的是我的大脑,在“痛并快乐”中,或许接下来的四年时光并不会枯燥漫长吧。”

08. 涂韶轩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大气科学系,辅修翻译。曾获得外研社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季军。通过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2021年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一等奖。

“来国法之前有很多忐忑,总是在问自己这个选择对不对。来了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是很幸运,可以认识这么多好朋友,优秀的老师们。在国法的学习其实和深圳的天气也有些许相似,是热烈的,瞬息万变的。需要步履匆匆地去适应一个又一个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之前是一个理科生,上课和学习的方式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老师会很直接的输出知识点,不断去做题练习。而在这里可以去静下心来读case,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听老师在课上不断地抛出提问思考,这些于我都是非常新奇和兴奋的。在这些磨合的过程里我也一遍遍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过去短短的三周不仅体验了国法的课堂,还参加了社团和很多运动。作为一个闲不住的人真的很开心国法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和好玩的人。很期待自己能在这里学好玩好,有所追求,有所收获还可以有所懈怠。”

09. 苑钟允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暑期学校,通过推荐免试进入国际法学院,获得2021国法新生专项奖学金二等奖。

“之前一直听说STL学习强度很大,所以报到时多少带着忐忑的心情。而现在来到这两周多的时间里,全方位沉浸式的亲身体验让我心里踏实了很多,感觉日子也溜走地越来越快(和刚开始几天的“度日如年”相比)。我真的好喜欢STL的一切,从国法楼的教室陈设和环境,到这里的教授们同学们,我很庆幸选择把自己人生中的四年交给STL。这里的一切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拥有简单又充实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宛若热带植物园的校园,适合学习的国法大楼,便利的设施,充满思辨和趣味的课堂,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超级敬业负责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授和老师们,可爱友善的同学们,这些拼在一起简直就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世外桃源”。在这里有充分的机会探索自我,尝试找到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最不必担心的是自己的想法有何不妥,只要积极去想去尝试,我相信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状态,找到自己的热爱。

很开心我在慢慢找到和STL良性互动的感觉,我想我向往的正是可以在STL实现的简单又充实的生活,自由且专注的力量让我连早起都变得不那么困难了。虽说偶尔的确感觉自己上了个高三,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case不同的内容也蛮有趣的,而且case也不像本科让我头大的艰涩难懂的哲学著作,可读性很强,读court的reasoning的过程也让我感受到法律的魅力,而且我好喜欢教授们,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在STL不断被满足又不断被激发。

当真正置身在一个环境中时,当曾经预设的艰难时刻在眼前展开时,总还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起码我对还有一周去三四次健身房的时间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自我,保持健身,继续探索,真诚地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人,珍惜在这美好的四年,以及虽然Professor Campbell说要“be a great lawyer”要“aim high”,但还是要以快乐为前提呀!”

10. 冯自牧

本科毕业于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主修金融(Finance)和计量商务分析(Quantitative Business Analysis)。曾获清华大学文化艺术冬令营舞蹈类一级优秀,多次组织、编排各类舞蹈演出,通过全国法硕联考进入国际法学院。

“如果说出国留学是带有几分因缘巧合的选择,那么回国考研应当算得上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来到国法近一个月,最大的感受或许是疲惫。令我感到困难的并非课业所授内容本身,而是某种推着人不断往前的压力氛围。我不太喜欢变动,但变动于我而言反倒是常态,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以期在其中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我终于习惯了完全独立的生活,骤然回到联系紧密的集体,难免滋生出一些慌乱和无措。而国法的课程安排相对紧张,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弹性时间。

幸而国法拥有最包容的环境。同学们意气风发、个性鲜明、全面发展,教授和老师们既充满热忱又博学风趣。在这里学习所收获的,或许比我所预期的还要更多。

无论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与平衡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我仍然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时刻,因而会留出周末的一天,漫无目的地走在陌生的街道,又或者在练功房里打发整天的时间。这对我不啻于一次完整的充电,此后又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

我想很多年后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依然会有从大沙河吹来的晚风的味道,自习室里书页翻动的声音,清晨第一缕洒在镜湖上的熹微晨光。这些细碎的片段,在重复的日常里尤为真实,又弥足珍贵。”

 

本期编辑:邢嘉宝

本期图片:贺加贝、田青

上一条:祝贺我院学子王宸宇获“中国航展·未来杯”第三届高校辩论巡回赛冠军暨决赛最佳辩手!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专访 | 许雨婷: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