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创一代”毕业十年系列访谈 | 朱旭:清晰规划、踏实做事、打开格局

朱旭,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简称“STL”)2012届毕业生,现奋迅·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 Fenxun)联营上海办公室公司业务合伙人。朱旭拥有丰富的执业经历,他专注于公司法律业务、跨境并购、私募和海外收购,处理过多家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和运营事务,也曾多次代表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

一、求学

在STL读书的日子一晃已是十年前的事,但对朱旭而言,那些学生时代的故事仿佛仍历历在目。

朱旭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英语专业。在STL中国法、美国法结合的授课模式下,许多课程都是由外国教授以英文授课、考核的。因此,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确实在一开始会更容易适应。但朱旭并不觉得这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现在中国较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不管什么专业英语都讲得很好,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许多人也都可以把英语用做工作语言,英语已然成为一门世界语”。“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专业跨度大有时反而成为跨学科的加分项。”——比如,在他观察下,本科读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在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并经过全英文授课的培训后,特别受各大律所和公司的知识产权团队欢迎。不过,朱旭还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研二、研三时先后报名参加了Vis 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比赛和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并在Jessup的国内高校选拔赛中突出重围,获得团队全国四强、个人中国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直通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国际决赛,为他的学生时代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在校期间,朱旭刻苦学习,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虽然偶尔也有个别课程考核给他带来了小缺憾,但也正是这些在个别科目上的缺憾提示了朱旭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打开格局——他意识到,“除了在学院学习之外,我还需要开始不断丰富其它经历,才能更好的为就业做准备。”

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学院提供的平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先是得到了学院一位国际法知名教授Peter Malanczuk的推荐,获得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实习的机会。STL某次举办讲座邀请到的嘉宾是君合律师事务所的银行业务泰斗刘大力律师,朱旭在讲座后向刘律师了解是否可以有到君合实习的机会,并随之收获了人生第一份在律所的实习。此后,他还因为在Jessup比赛中表现优异,直接收获了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英国安理律师事务所的实习机会。这些宝贵的实习经历,帮助朱旭在毕业前获得了当时待遇十分出众的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的工作。

当然,在挑灯夜战、埋头苦读之外,朱旭在STL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对他而言,辛苦的学习,和朋友一起自习、运动、畅谈古今,都是校园生活的有趣回忆。朱旭在读书时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每个月靠着研究生补助过日子,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奢侈的娱乐活动——就是踢踢球、打打游戏或者在校园里面某个安静的角落和同学朋友聊天畅想未来。当时还没有明亮宽敞的国法大楼,STL学子们的所有课程都是在公共教学楼的B栋教室上。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关系也因此更加密切,氛围非常融洽——日积月累,一些悸动的情愫也会悄悄生发。

朱旭笑着回忆道:“我们第一届学生五十多个人,毕业后班内同学结婚的应该有七对,差不多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其实,朱旭也是“国法爱情故事”的受益者之一。他会和他当时的同窗、女朋友,也是现在的妻子黎江凤师姐(笔者注:请大家期待师姐的后续采访推送哦!)一起散步、跑步,看电影、爬山,一起谈天,用朱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大沙河边散步的时候把未来畅想过很多遍,有时会焦虑,有时会乐观,很多时候也会有前途未卜的迷茫”。

朱旭、黎江凤和女儿们的全家福岁月没有冲淡的,还有第一届国法学子之间的友情。朱旭说,虽然毕业已十年,但当时建的同学群到现在还是热热闹闹的。朱旭班上在上海的同学更是经常小聚。“在STL,我遇到了一群最最珍贵的朋友,一起经历过不少挑战,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即使如今同窗好友身处各地,相聚不易,但友谊永驻,长伴于心。

入学第一年去玩真人CS合影

图片

上海同学2021年聚会合影在采访朱旭前,学院老师就给笔者看过他在读期间的照片——是在球场上和队友们的合照,笑容灿烂。在国法的四年时光里,大学城三校——北大、清华、哈工大,举办过三届联合足球赛(其中有一年因为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停赛)。朱旭和他的队友们无一例外地三捧冠军奖杯。“最后一年,我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的队友们都毕业了,他们学制是三年嘛。我还在,因为出场次数最多就成了北大深研院的队长,得以队长的身份捧得冠军奖杯。”朱旭觉得,保有课业之外的一个爱好让人受益匪浅,除了可以放松心情、愉悦自我,还能拓展社交范围——在法学院大楼里,碰面的总是师友。而在爱好圈里,能遇见的是更多形形色色、志趣相投的人。书本之外、绩点之外,总有广阔天地,也有无尽值得探索的人生。

2012年代表北大深研院获得大学城足球赛冠军的合影二、求职

#压力与动力之间:读书实习两手抓

STL创立于2008年,作为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将美国法律培养模式(J.D.)和中国传统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J.M.)相结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彼时业界对其了解甚少。作为STL建院“创业”的第一代,面对新颖的培养模式、高强度的学业负担和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度,压力是第一届学生难以逃避的关键词。朱旭从入校开始就对学习、就业有着清晰的目标:积极完成学业,成长为一名律师。

节奏感是朱旭就读四年的主韵律。创院之初STL的学制是三年,朱旭打算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尽力通过司考,第二年在律所积极实习,第三年完成毕业相关要求。但考虑到课程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朱旭研二时,学院决定将全体学生的学制延长一年。虽然学制的延长改变了朱旭和很多第一届学生原计划“出道”的时间,然而也正是因为新增加的这一年,让朱旭有更多机会为就业做准备,以模拟法庭的经历打开了更广阔的求职之路。

朱旭坦言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焦虑满满,面试时市场对STL的不了解更是让人无奈。虽然一心想去国际律所工作,但是焦虑万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他也参加了国家部委的公务员考试和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好在他丰富的实习经历、优秀的专业素养让他收获了心仪外所的offer。

#就先上路吧!

回顾朱旭在STL就读期间的实习和就业去向,我们不由感叹这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站在职业发展方向的路口,要早做规划、心有所向、打开格局。而迷茫的同学如何找到发展的路标?朱旭师兄坦言:“有的时候个人发展就像现在开车一样,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路,最好还是跟着导航仪走。但是等自己对某个街区足够熟悉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知道的路走了。前辈的话大家要有扬弃的去理解,唯有实践出真知。我们自己要不断用行动探索自身真实的能力边界和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们小时候听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就他熟悉的国际律所领域的选才标准,朱旭个人的见解是:就低年级律师而言,国际律所在英语好的基础上,更青睐具备勤奋、敬业、吃苦耐劳、主动学习等特质的律师;对中年级律师更看重实际的法律技能,例如文书能力;对于更高级别律师来讲,也许最重要的是悟性和学习能力,因为总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朱旭笑谈:“每个人在开局时手里拿的牌不一样,但持续学习积累可以尽力将手里的牌打得好一点。”

就诉讼业务与非诉业务的特点而言,朱旭认为:对于将要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学生来说,国际律所或国内一线公司化律所的非诉讼业务就业机会更多,诉讼业务在国际律所或国内一线公司化律所的就业机会就要相对少一些,但现在其实也不少了,很多律所的知识产权诉讼团队都对STL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很感兴趣。非诉讼律师更多的是依靠团队分工在工作,有点像工业化的程序,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单调。但其实这个过程中可以接触很多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极大地锻炼团队协调能力。例如现在很多同学都爱玩手机游戏,假设一个中国的游戏工作室要把一款手机游戏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卖给国外的买家,这里面涉及的律所业务部门可能会包括:跨境并购、知识产权、数据合规及隐私、劳动与雇佣、甚至还包括反垄断等等。对于刚入职场的律师来说,非诉讼发展方向要相对精专一些,要优先做好某个特定领域的事情。而诉讼业务不太像非诉业务这样经常需要展开工业化的分工,因此也会突出个体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如果想在大型律所学习几年自己单干做独立律师的话,从诉讼律师开始锻炼会成长得更全面一些。如果比较喜欢在大企业或大型跨国公司上班的感觉,那么非讼律师可能更合适。

对于将要实习或者正在实习的同学,朱旭脱口而出的建议是:靠谱,reliable。希望初探律师行业的同学做个实在人,不给队友故意挖坑、尽量少给队友无意间挖坑。与此同时,温和谦和、乐于助人也是很好的品质,这既能联系情感,也能提升个人可信度,赢得市场的认可。

与来自哈佛法学院的访问教授Matthew Stephenson合影

#终身学习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大家常常有一种疑惑,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律所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学习成绩有前10%、甚至5%的要求。朱旭认为,对于与同学们素不相识的律所来说,量化的成绩是最直接、快速的了解途径。而优秀的学习成绩有时能较直接地反应出律师工作所需的一些品质: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准确地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考试能力不一定能充分代表专业能力,但这无疑是较快的筛选机制。对于非法本同学而言,在STL的4年是建立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对于法本同学来说,这4年则是更充分挖掘自己偏好和巩固独特优势的良好机会。

学习的步伐从不因为正式工作而停止,相反地,踏入工作岗位意味着更大的学习挑战。根据当时大陆外所的职业路径,初入国际律所的朱旭从legal consultant做起。在那个年份如果要在大陆的国际律所从legal consultant升职成associate,还要到美国读一个LL.M.学位并取得英美法系的律师资格。为此朱旭申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的LL.M.学位并在次年通过了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

朱旭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从资本市场换到M&A团队,赛道的转换绝非易事。他坦言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量多地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参加培训和课程。更换团队后更是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赢得信任。

获得纽约州律师资格时的留念

#国际律所律师的工作时间

国际律所是全球化的产物,国际律师的工作时间也带有全球化的特质。比如要举行一个中国、美国和欧洲同事都参加的电话会就很难安排在中国白天常规的工作时间里。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一线律所一般都对律师采取比较灵活的工作时间,不会采取严格的打卡坐班制度。我们的律师上午没有急事或者前一天工作晚了,完全可以过了早高峰晚一点到办公室。遇到疫情或者其它出行不便的情况,更是可以在家远程办公。优秀的律所是通过优秀的律师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优秀的律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律所依靠打卡坐班制度把大家固定在工位上工作。

3. 结语

无论身在校园还是职场,朱旭始终对未来保有清晰的规划,踏实学习、踏实工作一直是他的行事准则。他是老师们至今仍会带着赞许与欣喜回忆的学生,也是国法学子风貌的代言人。

采访:钱书茗、吴娜

图片:朱旭

本期编辑:邢嘉宝

上一条:“创一代”毕业十年访谈|蔡博文:常驻中东八年,一名驻外法务的职业历程 下一条:“创一代”毕业十年访谈 | 孙牧然:推开法律之门

关闭